煙花新時代:瀏陽煙花展示全新產業鏈 | |||
2018-08-26 來源:瀏陽網 | |||
煙花新時代
安全與科技齊飛,文旅與產業互動 瀏陽煙花展示全新產業鏈 瀏陽花炮企業從十年前的近千家規模,通過產業結構調整,減少到如今的558家,產業集群的總產值卻從十年前的100.73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228.2億元,企業少了幾百家,產值卻翻了一番。 和風細雨,2018中國(瀏陽)國際煙花爆竹交易會(下稱“瀏交會”)昨日正式對外開展,一場屬于花炮行業的盛會在瀏陽市大瑤鎮拉開帷幕。 行業內首臺將黑火藥三味混藥和人工潮藥兩項工序合二為一的混/潮藥一體機、全自動組合煙花內筒裝藥生產線、可實現模壓煙花自動化的全自動連引點膠機……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新機械紛紛亮相,引人矚目。 文/圖瀏陽日報記者唐嬌張迪 瀏陽花炮“國際范”安全、科技雙翼齊飛 手持遙控器,一輛“煙花戰車”時而疾沖、時而停頓,點擊按鈕,車上煙花開始發射,迸發出耀眼的光芒。 達伊達拉公司研制的智能玩具煙花,通過芯片植入,全遙控控制。公司負責人介紹,通過智能遙控技術,“小孩子燃放起來更安全。” 在瀏陽,不斷有新的花炮產品問世,不斷有新的商業模式出現,創新成為行業穩定發展的強勁引擎,達伊達拉智能玩具煙花一開售,就廣受歡迎。 安全、環保是花炮行業發展永恒的話題,推動科技創新,是瀏陽花炮行業發展的核心所在。 朝著安全和環保的目標,瀏陽已經逐步形成了一條“以政府為主導、以高等院校技術力量為保障、以企業為主體”的瀏陽花炮科技創新之路,花炮由“瀏陽制造”向“瀏陽智造”轉變的場景在本次展會中隨處可見。 瀏陽市花炮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不斷投入與技術研發,目前花炮企業獲得煙花、原材料、花炮生產機械、花炮工藝方面的國家專利上千件,瀏陽煙花的品種也由原來的2000多種增加到3000多種;通過與國內一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瀏陽花炮現已開發出高空、定向、定位、無煙、日景、冷光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安全、環保煙花。 日前,瀏陽市政府與新松機器人投資有限公司、北京恒爍摯安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推動“機器人造煙花”在瀏陽落地。 從發明第一個爆竹至今,花炮產業已延續千年,期間不斷創新,很多生產工序都被機械代替。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市花炮生產企業生產工序平均機械使用率達70%,鞭炮生產已全面實現機械化。 世界煙花看瀏陽,以十年為一個時間段,瀏陽花炮企業從十年前的近千家規模,通過產業結構調整,減少到如今的558家,產業集群的總產值卻從十年前的100.73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228.2億元,“企業少了幾百家,產值卻翻了一番。” 城鎮建設“文化范”文旅、產業雙輪驅動 世界煙花看瀏陽,瀏陽煙花看大瑤。大瑤,位于瀏陽版圖的南部,被譽為“李畋故里”“花炮之源”“煙花小鎮”。 行走在大瑤,城鎮建設隨處可見煙花元素。中國花炮文化博物館、國際花炮商貿城、花炮文化步行街、李畋紀念館、李畋陵園……這些凝聚著產業和文化雙重魅力的項目矗立在這片土地。 近年來,大瑤在不斷推進花炮產業轉型的同時,瞄準構建花炮全產業集群,形成了煙花爆竹生產、煙花爆竹經營、原輔材料經營、包裝印刷、造紙、機械等6大產業集群。 目前,大瑤鎮共有煙花爆竹相關企業近300家,形成了以煙花爆竹生產、經營、原輔材料、包裝印刷、造紙、機械為主體的完整花炮產業全鏈,是全國原輔材料集散中心,也是全球最大的花炮產業基地。 在大瑤,不僅花炮人能夠找到自己的所需,普通的游客也能在這里發現花炮的樂趣。走進博物館,通過明末清初的花炮印刷板、手推車等100多件實物和200多幅各個時期的照片,講述了花炮自誕生以來漫長而復雜、輝煌而壯麗的歷程。 不單是博物館,深知文化是城市之魂、產業之本的大瑤人,將煙花元素融入項目建設,注入了城市的靈魂之中。“我們以‘田園城市’定位統領總體布局,著力建設既具有城市功能配套又具有鄉村風貌特征的現代山水田園城市。”大瑤鎮黨委書記周森源表示,同時以“煙花小鎮”定位優化規劃布局,充分彰顯城市產業特點、文化特質、生態特色和建筑特征,在城市景觀風貌設計上體現花炮元素。 |
|||